AGBA 是個獨一無二的平台,致力為大眾和企業帶來更美好的生活。我們一起分享財富、健康、商業、事業及個人成長等多方面的機會。

AGBA平台旗下的頂尖品牌正陸續增加,務求為大眾提供更好的金融及醫療保健選擇。

AGBA 是一個嶄新獨特的業務平台,讓大眾與企業之間相互聯繫,一同成就更多財富、健康與美好生活。

我們現誠邀有抱負的業界精英加入我們。

    憑藉我們的金融實力,和擁有創意思維及豐富經驗的團隊,我們致力為更多人帶來更多健康、財富和幸福。

      在香港尋找奢華隱世的品味

      (Below content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)

      世事真的很幽默,Supreme在1994年創立時,乃受Barbara Kruger的反消費文化名句「I shop therefore I am (我買故我在)」影響,希望推出不昂貴的street fashion,但事與願違一直越賣越貴,至去年年尾被美國VF Corporation以21 億美元收購後,正式進駐義大利米蘭Corso Garibaldi 20,有一件 Supreme T恤更在拍賣網站上以 52,000 美金(即近41萬港元)高價出售…… 兩者的互文性著實有趣。

      同樣,香港精緻餐飲業的近年趨勢 ── 中菜方面,各星級食府都努力在擺盤上與國際接軌,由新裝修主打手工懷舊粵菜的文華廳到新派的萬豪金殿,都注入西方fine dining的演釋;而西餐已由近十年流行的法日料理,加入Mono的南美洲法國料理,和 Andō的阿根廷風的法日料理,百花齊放 ── 然而,我覺得更重要的現象,是在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下,越來越多「隱世」餐廳出現。吊詭的是,越「隱世」、越難訂位的餐廳,反而越多人去追捧。


      「隱世」是一種符號消費

      「隱世」跟奢侈品隱含的「稀少」、「矜貴」象徵意義源出一理,在這種尋索與辨識的過程中,正符合aspirational class的口味,因為定義和維繫個人階級的,不再是物質消費,而是精神消費和消費背後的身分認同,此乃更超然又時尚的地位境界。 如倫敦的Selfridges百貨公司聚集了Levi’s、 Heinz、Marmite等品牌的特別「低調」版本,就是只有設計而沒有logo。 有慧眼的顧客能從手工及設計辨識出這些牌子,塑造品牌的區別。

      而在香港,「隱世」已由城市趣味漸變為市場策略。早在六、七年開業的Bibo 是首個把全球最知名的現代及街頭藝術家匯聚一堂的餐廳,餐廳沒有招牌,只有一道金色門為記,充滿神秘感,可惜敵不過疫情,2020年已結業。另外,隱藏於中環威靈頓街的Godenya、安和里的Ronin、上環必列者士街的醍醐……等等都是收費不菲、沒有招牌大隱於市,但從不乏人問津的潮人餐廳。Godenya沒有門牌隱於中環小巷。

      另一種的隱世,是「可望而不可即」,即是你知它的存在,但卻不易求門。像全香港最大牌的Omakase餐廳Sushi Saito,他們每月只有一日開放訂座熱線,要訂座你首先要打得通、接通了還要是成功的十六位幸運兒,才能於壽司枱前就座。 Sushi Saito是殿堂級,它開創這「吊高賣」的訂座方法還能理解,近來卻越來越多餐廳仿傚,不單取消電話訂座,僅在網上開放28日至60日不等的訂位日子,讓客人唯有輪候waiting list,再等他們的電郵回覆,或每日特定時間去網站等候新一輪開放的座位預訂。

      經過這樣的「儀式」洗禮,未嚐味已建立起餐廳的「prestige」形象和萬世景仰。

      One Of A  Kind的桃花源

      近大半年令人佩服的隱世餐廳,是由陳幼堅負責視覺設計、關永權設計燈光、位於南丫島的法國餐廳OOAK──OOAK即One of a Kind的縮寫,中文解「獨一無二」,並無誇大。首先,他們暫時只招待朋友。為營造難忘的用餐體驗,餐廳會派出私人遊艇,在鴨脷洲公眾碼頭恭候客人上船。單是這體驗,已叫人驚嘆。

      Photo credits: Amanda Kho

      抵達鹿州村,臨海有兩間簡約而前衞的平房,OOAK就在這裏,有自建的長堤連接私人小碼頭,建築以解構的老船而成,老船木從建造私人碼頭開始到建築外觀、懸空的跳水台,一切如夢境般展現,客人登岸尤如進入北歐的桃花源。

      儘管未公開接受訂位,但搜尋者眾,很多朋友都向我打探如何可一試這奢華體驗。証明「隱世」是大有市場的;當然,在香港寸金尺土的環境下,營造隱世本身已是極大的投資。

      訂閱CURATE

        同意我們的細則及條款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