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GBA 是个独一无二的平台,致力为大众和企业带来更美好的生活。我们一起分享财富、健康、商业、事业及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的机会。

AGBA平台迅速扩展,旗下品牌数量陆续增加,务求为大众提供更好的金融及医疗保健选择。

AGBA 是一个崭新独特的业务平台,让大众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,一同成就更多财富、健康与美好生活。

我们现诚邀有抱负的业界精英加入我们。

    凭借我们的金融实力,和拥有创意思维及丰富经验的团队,我们致力为更多人带来更多健康、财富和幸福。

      今期以「So UK」为主题,「UK」除了是United Kingdom的简称,也是「屋」的中文音译,香港的苏屋,就是So Uk。很凑巧,但又足堪细味。

      屋,是提醒对人的关怀 

      其实,香港、英国、楼三者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── 除了历史建筑编写老香港的地方志和民生点滴外,香港几个建筑物Icons,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创新楼 (Innovation Tower)、港珠澳大桥香港旅检大楼、赤鱲角机场和汇丰总行等,都是蜚声国际、分别出自三大英国建筑巨人Zaha Hadid、Richard Rogers 、Norman Foster的手笔,而Rogers和Foster那结构主义的设计理念,就是受到英国60年代建筑团体Archigram的影响而生,他们认为建筑设计不只是盖出来的建筑物,更应有对城市和人类生活的关怀。去年,英国文化部长Jeremy Wright批准以180万英镑将Archigram的历史档案售给香港M+,就可想而知其国际份量。

      Archigram成员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(AA)。左起David Greene,Warren Chalk,Peter Cook,Michael Webb,Ron Herron,Dennis Crompton。Photo courtesy/Google

      屋,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

      所以,看屋看楼看建筑物,除了看市场,也有很多不同的面向。或许我们可以咀嚼美国著名人类学家David Graeber的提醒:人除了被看作经济人(即被计算的客体)以外,还有很多的可能性。对于开创未来,不是基于计算式,而是基于互助和自组织的共同生活的人类经济(human economies)

      「屋」(UK)可以反映一个人、可以是一个家、一个社区,甚或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。然而在香港,梦想好像比其他地区更难实现。世邦魏理仕「2020全球生活报告」指香港继续蝉联「全球房价最高城市」,多少打工仔「日挨夜挨」,花一生时间只为一层普通的房子,加上近年经济和政治动荡,让许多人开始放眼外国寻梦。 

      英国成为热门地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我们多在殖民地时代长大,对英式建筑多少有点感情。有天移居英国,走过大街小巷,还是可以寻回一点老香港的亲切。想了解更多英国的建筑历史和住屋环境,我们请来了著名文化人陶杰,为大家讲述有关英国房屋的总总。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按此了解更多。 

      订阅CURATE

        同意我们的细则及条款和个人资料收集声明